我通常很喜歡勤快的去聽前輩或大師們的見解,原因是他們的參訪、品飲經驗、個人見解,甚至是釀造與葡萄園管理實作經驗,都是很值得去吸收與學習的,昨天今年第一場的「歐洲格納希優質葡萄酒 大師講座(台中場)」在林酒店中舉辦,主講是「劉源理」老師,在他這場講座中卻實有一些跟往場不太一樣的解說,我概略把資料理整成一篇心得文,讓大家參考一下:

Grenache(Garnacha)是一種源於西班牙的品種,他是一種耐旱品種,大多都種植在緯度30~50左右的區間,早開花,晚熟成,成長期較長,當水量有限時會產出更濃縮的葡萄酒,引枝通常使用金杯式(goblet),所以主幹強壯,能耐強風吹襲,但容易產生不通風的缺點,不過強風能順便帶走溼氣,使發霉率降低,但這樣的引枝方式只能使用人工採收。

Grenache(Garnacha)品項可分為紅、白、灰、絨毛四種克隆品種,四種克隆品種都有些微的差異個性,其中也包括了不同土壤會產生什麼不同的結果,常見香氣特色如下:

1.Grenache Noir(紅):草莓、覆盆子、香料、甜椒、太妃糖和皮革。

2.Grenache Blanc(白):成熟的綠色水果和花朵香氣、梨子、柑橘、冬忍花、奶油。

3.Grenache Gris(灰):杏子、桃子等核果、杏仁、甜橙。

4.Grenache Peluda(絨毛):黑李、桑堪、草莓、甘草、辛香料系風味,風格跟Grenache Noir較接近,但酸度會比較低一點。


而Grenache(Garnacha)釀造的風格廣範,通常用來釀造七種不同屬性的葡萄酒:氣泡酒、酒體輕盈的白葡萄酒、酒體重的白葡萄酒、粉紅酒、酒體輕盈的紅葡萄酒、酒體重的紅葡萄酒與加烈型葡萄酒。


在早期曾經是全球種植面積最廣的品種,而在2018年的資料中「格那希」的全球種植面積約16.3萬公頃,在所有釀酒葡萄品種中排名第七大種植量,97%在歐洲的法國、西班牙與義大利,剩下的3%才分散在其它國家中。

而且歐洲中最多「格那希」老藤的國家是西班牙,因為土壤多為鵝卵石與頁岩而躲過根瘤芽蟲的侵襲,或許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例如沒有經費拔除老藤,重新種植新藤,然後空等三年後才開始有新收成也是原因之一,法國的胡西庸也能找到不少老藤,尤其是100~120歲的格那希。

當然早期來說大家會注意到格那希這個品種,還是源於80年代RP的報導的教皇新堡的關係,而且大多都是與其他品種混釀的元素,在林裕森老師的講座中曾列出了最常見的七種「格那希混釀」,不過這邊不做介紹。

而我們在這場講座中品飲到六款南法混釀型的葡萄酒,下面來介紹一下品飲心得:

1.Aop Cotes Du Roussillon White Eleccio 2018:70%白格那希、30%胡珊;梨、白桃、柑橘類、柚子皮、微微礦石;干型,酸中,酒精中,酒體中+;果味不濃郁,尾韻帶點鹹鹹的礦石感,品飲時的酒溫不要太低(8~15度),風味會更平衡一些,果味會也較奔放一點。

2.Aop Cotes Du Rousiillon Rose La Grande Cuvee 2018:70%灰格那希、30%慕維得爾;土壤為板岩與大理石土壤;紅色水果、硬草莓、覆盆子、甜橙;干型,酸中+,單寧低,酒精中,酒體中,口感顯的平衡爽脆與多汁,酒溫低一點會顯的更爽脆(5~8度),但酒溫略高,則果感更清晰甜美(8~15度),酸度與果味的平衡感控制的很好,我個人滿喜歡的(A-~A)。

3.Aop Cotes Du Rousiillon Villages Tautavel Les Cistes 2016:60%黑格那希、40%席哈;黑李、黑莓、雪杉、微微烘烤咖啡豆、辛香料、櫻桃、深色漿果類風味;干型,酸高,單寧中+,酒精高,酒體厚;已有一點老酒風格,略帶點辛香料風味,果干類的風味顯的柔和,酒感略帶點鋼硬感,尾韻帶點烘烤咖啡類的風味,主調有點李子蜜與黑莓蜜餞的濃柔感,需要醒酒約20分鐘~1小時,或許是淋汁的關係,讓酒帶點氧化影響,使的酒液能夠早飲。(A-~A)

4.Aop Cotes Du Rousiillon Villages Chateau Les Pins 2013:黑格那希+慕維得爾+希哈(GSM),以深色漿果、黑莓、李子蜜餞、櫻桃、森林潮溼香氣為主調,帶有較淡的香草、太妃糖、雪杉的風味,酒液越醒越有甜型烏梅汁的風味;干型,酸高,單中+,酒體中+;口感顯的柔和,單寧的軟化度已足夠適合飲用,果味則以李子、果干與微微蜜餞類的水果呈現,非常好喝的濃柔風格,還有一些太妃糖、咖啡牛奶的香甜尾韻在口中久久不散,而且酒液越醒越柔。(A)

5.Aop Rivesaltes CAZES AMBRE 2004:100%白格那希(50年以上老藤),柑橘果漿、咖啡、果干、蜜餞,微微綠茶、鳳梨干、楊桃跟氧化感,還有一點點花香調;甜型,酸高,酒精高,酒體厚;帶點氧化的甜潤風味,主調以柑橘果醬、麥蘆卡蜂蜜與微微的香料感為主體,而且酒液並不會過於濃郁,非常好喝的一款加烈酒。(A)

6.Aop Maury Mas Miel Doux 20 Ans D'AGE:90%黑格那希、5%馬卡貝歐、5%卡利濃;咖啡、焦糖、黑色水果果醬、一些氧化類型風味、烘烤味、龍眼干等果干類的風味;甜型,酸高,單寧中-,酒精高,酒體厚;香氣聞起來讓人覺得濃郁&濃縮的風味,但喝起來卻沒那麼傍大與厚實,風格有點類似茶色波特,而且酒精感較明顯,口中則有較多的果干類與酸梅湯的味道。(A)

當然早期格那希大多比較常見的都是混釀型為主,但近期有不少釀酒師釀造的一些100%格那希靜態酒表現的都很優秀,而且售價也沒有那麼高不可攀,尤其是一些有機與自然派釀造的酒款顯的果味集中又細緻的風格最近還滿受歡迎的。

以上就是這場講座的心得,我只大概整理了一些,然後加入少部份的個人想法彙整成這篇心得文讓大家參考,每年的9月第三個星期五就是『國際格那希節』,你們準備好那喝一款了嗎?

最後,也歡迎大家加入我的FB粉絲專頁「阿宅Wine的異想世界」,那邊會有更多單瓶酒的品飲心得,也歡迎中部的酒友們加入「大中部酒友會」與「中部酒類研究社」一起討論各式酒款!

小志 / Xuite日誌 / 回應(0) / 引用(0)
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
回應